据贵州白酒网了解到:很多人都认为,酒越陈越好,年数越久,就越值钱,从营养、风味的角度来说,真的是这样的吗? 对于我们熟悉的白酒、黄酒、葡萄酒,它们在陈放过程中,会发生哪些营养和味道的变化?这些变化真的好吗? 白酒 白酒在中国历史悠久,香型众多,它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,用大曲、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,经蒸煮、糖化、发酵、蒸馏而制成的饮料酒。 白酒中98 %的成分是乙醇和水,还含有约2 %的其他约300多种成分,但几乎不含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糖类、维生素等重要营养素,其中锰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,但摄入过多对人体有害,且影响酒质,国家对其有限量标准,为≤2毫克/升。 其它一些微量成分(或称风味物质、香味成分)的种类及含量与白酒生产所使用的原料、生产工艺及在贮存老熟过程发生动态变化。 白酒新酒通常带有刺激性气味,入口辛辣酸涩,口感欠佳,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陈酿(也叫老熟或陈化)后,异杂味才会消失,口感才会变得醇和绵柔,回味悠长。 关于白酒自然老熟的机理,有“缔合说”、“酯化说”、“氧化说”、“溶出说”、“挥发说”等多种学说。例如说,白酒在陈放过程中,酒中的酒精与水进行了缓慢的缔合,一定时间内,陈放的时间越长,缔合得越多,酒的烈性也就越低,越绵柔。与此同时,酒中的醇类会和有机酸起化学反应,产生多种酯类物质,酯类具有各种特殊的香气。 由于酒中的酯化反应比较缓慢,优质酒一般需要贮存三四年,甚至更长一点时间。不过,酯化反应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趋向平衡,如果继续贮存,会使酒精度数降低,酒味变淡,挥发损耗也会增大。 特别的,对于低度白酒[通常指酒精度40%(V/V)以下的产品],在存放一段时间后(通常需一年或更久,但因酒而异),容易出现酯类物质水解,并导致口味寡淡的问题。因此,在购买低度白酒时,最好选择两年以内的白酒产品。 如果是一些在勾兑过程中添加了香味剂的白酒,更加不能较长时间存放,否则口感会变得苦涩腻味。 此外,因为这些变化是在特定的温度、湿度等条件下进行的,普通家庭由于缺乏恒温、恒定的干湿度等保存白酒的条件,即使在储存期限内,恐怕也难以陈放出“百年佳酿”。 黄酒 黄酒是以稻米、黍米等为主要原料,经加曲、酵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发酵酒。 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发酵残余糖分、蛋白质类(主要是以氨基酸和短肽的形式存在)、矿物质(如钾、钙)等营养成分。此外,还含有有机酸、酯类、醇等成分。 与白酒老熟机理类似,黄酒老熟也会发生乙醇减少,酯类增加,以及氨基酸组成改变等,从而使老熟后的黄酒显著变香,口味变得醇和。 不过,如果贮存期过长,特别是居家普通贮存,会使其色泽加深,有焦臭味,香气由醇香变为水果香。 因此,黄酒不一定越陈越好。 葡萄酒 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,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,含有一定酒精度的发酵酒。 相比白酒,葡萄酒中除了酒精,还含有糖、氨基酸和多肽、维生素(如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)、矿物质(如钾、钙)、肌醇、有机酸等营养成分。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,一些营养物质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 葡萄酒在陈年过程中,酒中的单宁(有收敛和苦涩感,适量时有利于醇香的产生)更圆润,酒质更细腻,酒味道更和谐。 在这过程中,葡萄酒中的果香随着时间递减,其他香气(如酒香、橡木香)则逐渐生成,从而使得酒的香气更有层次、更丰富。但如果酒继续成熟则走向老化,其酒质、口感都会变差。 不过,并非所有的葡萄酒都具有陈年能力。 葡萄酒的陈年能力主要与这几个因素有关: 其一是葡萄的品种; 其二是葡萄的品质,葡萄品质又与葡萄的培育种植、土壤和葡萄当年生长采摘的气候有关; 其三是葡萄酒的品质,这主要与生产者有关,涉及葡萄来源、处理手法、工艺水平等。 对于那些真正具备陈年能力的葡萄酒,虽可存放5年、10年甚至更长时间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酒的质量也会下降,所以,葡萄酒陈年也并非皆佳酿。 最后,尽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其颁布的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》中明确,乙醇含量10%以上(含10%)的饮料酒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,但并不意味着白酒、黄酒、葡萄酒等酒的存放时间一定越长越好。 |